
小編上周跨年倒數後,立馬跟台北友人傳訊祝賀,順便關心彼此近況,講到最後,小編只是隨口提醒一下:「天氣冷,記得少把油水倒廚房水管!容易發生阻塞!」,沒想到友人秒回:「塞住了...現在排水很緩慢,你是不是有通靈!我超過半年沒煮飯,最近才煮一次鍋,就發生廚房水管阻塞!」
近三年,台灣冬季受反聖嬰現象影響,溫度稍微偏低,每當天氣冷,台灣人最愛就是進補,大多是燉雞湯、薑母鴨、羊肉爐、藥膳湯或是煮火鍋,在燉煮過程中,會習慣把湯表面浮油、雜質撈除,順手就往水槽倒,又或是吃完後,習慣把吃剩的油水倒水槽,當油水進入水管後,就開始在水管縫隙中堆積附著,加上低溫時,油脂凝結速度又比一般來得快,長期下來,輕則發生廚房水流變慢,重則發生廚房水管阻塞!
小編來跟大家解釋「為何冬天油脂凝結的速度比較快」,因油脂主成分是三酸甘油脂,在低溫下,三酸甘油脂會隨著溫度降低而產生凍結現象,當溫度達到油的凝固點就會凍結凝固,跟水到了零度會結冰的道理一樣,故冬天水管容易油脂阻塞、排水不順!
除了在家裡自己煮飯、火鍋、補湯外,外食族也會外帶回家吃。在外用餐與在家用餐最大的差別是「碗盤清潔」,當吃完後油膩的碗盤們,清潔起來真的很麻煩,多數人的第一直覺就把「湯汁全部倒入流理台」,心想說反正會再用洗碗精清洗,所以這樣沒關係!但千萬母湯這樣啊!這小小的動作也是造成水管水流不順、水管阻塞的原因之一!